新宝GG资讯

做微商聊八卦学生群挺神秘 壁垒森严外人难进

  10月5日,本报刊发了《有一种“江湖”,叫做家长群》一文,引来读者的热议。以微博微信、QQ群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工具在如今的社会人际交往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各种行业,各色人等,在群里都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每日也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在突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缩短人与人之间交流距离的同时,也衍生出了很多令人值得思考的现象。群里的“江湖”很热闹,同样群里的“江湖”水也挺深。今天我们再来讲讲发生在学生群里的故事。

  这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江湖”,壁垒森严,老师和家长难以靠近。他们在群里聊着八卦、做着微商、发着红包,说着他们的火星文,自由而又任性。有心的老师和家长试图靠近这一江湖,上演大人、孩子间的无间道。还有相当多的老师和家长,对这一江湖一片茫然。

  “我一直以为微商只有大人才做,没想到孩子们做得也很起劲儿,我闺女班里有一半孩子做过微商。”第一次从上初中的女儿嘴里知道有那么多孩子做微商时,夏女士很是吃惊。

  在女儿的手机上,夏女士看到孩子们代理各种商品,化妆品、日用品,五花八门。有的孩子纯粹是觉得微商有意思,做来试试,但有的孩子把微商当成一件重要事儿来干,“班里做得好的,一个月能挣到一千多块。”夏女士听女儿说,同学做微商一般都瞒着家长,所以信息不往朋友圈发,都是发在同学们自己的群里。

  “孩子们零钱多,现在手机支付又方便,学生微商还是有市场的。”纪老师在青岛一所初中担任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微商生意,她多少有所耳闻,孩子们卖的都是小东西,东西质量不见得多好,但是现在的孩子都不差钱,觉得东西有意思就下单了,而且他们还经常互相捧场,你买我的,我买你的。

  虽然纪老师不支持孩子们把太多精力放这上面,但她也表示,真想查孩子们做微商的事儿并不容易。因为学生们基本都是做代理,在群里转发信息,有同学定的话就跟总代理说,每介绍一份给一份提成,总代理把提成打到学生的微信或支付宝上,学生不会经手货物,就是凭同学“人脉”当个中介。

  刘女士有一天扫了眼三年级女儿未关机的ipad,上面是女儿刚聊过的微信,于是看了几眼。女儿也就十几个好友,大部分还是她这个妈妈帮忙联系的。

  “我女儿居然有个习惯,新加微信好友后,就会给人发个红包。”刘女士发现了三个女儿发的红包,都是发给新加好友的,点开看看,红包都是2元钱的,微信好友们也都感谢笑纳了。刘女士说,女儿现在能调动的红包资金也就十几元,都是自己发给她的,但确实没想到她会给同学发。

  “我们班有同学参加一个绘画比赛,需要网上投票,他就把投票地址发在群里,我们谁给投票,他就给发个微信红包。”上小学五年级的园园今年暑假赚了15块钱外快,原因就是帮班里同学投票,“我自己投了,还找了爸爸妈妈帮他投,投一个5块钱。”园园说,同学不给钱自己也会投,但不会找爸爸妈妈投。

  记者采访了解到,发红包在一些学生群里是挺普遍的事情,有些孩子出手还挺阔绰,几百几百的发,发得多的孩子被同学们称为老板。

  小米是个很斯文的初中女生,被妈妈推到记者面前时,还有一些警惕。对于班里的学生群不愿多说,说像出卖同学一样。

  小米在同学群里说话不算多,但经常会看同学聊天。“同学群里没有家长和老师,大家都比较放松。”小米眼中的同学群挺八卦,大家经常会聊明星,会追剧,但大家最感兴趣的还是身边的八卦,要是有哪两个同学间传绯闻,那大家就更兴奋了,逮着能聊好几天。

  小米说,游戏在群里也聊得不少,女孩聊得少,有几个换装游戏,大家会交流交流。但男生就聊得很起劲了,各种攻略,都看不懂,“我有时都想,他们哪儿那么多时间玩游戏啊。”

  群里也会交流一些和学习有关的事儿,有时大家会讨论不会的作业,但也有人在群里不劳而获。“每个班里都有那么几个学渣和学霸,学渣们在群里聊天玩儿,等着学霸们把作业做完,在群里发答案。”小米说,不是所有学霸都会在群里发作业,但有学霸喜欢干这个活儿,有的发答案前还各种掉胃口,然后学渣们各种膜拜,说他讲义气。

  一直是乖乖女的小米,最不适应的是群里同学的一些脏话,“他们有些话真挺脏的,我都不好意思说。”小米说,每当班里同学开始说那些话时,她就一句话都不敢接了。

  “如果不是孩子主动跟你说,你很难发现他们的群。”王女士的儿子上小学六年级,有自己的智能手机,班里有家校QQ群和微信群,群里主要有老师和家长,也有些孩子混在里面,但她隐隐觉得,孩子们有自己的组织。

  “有时能看到孩子捧着手机,聊得都笑出声来,而且明显不是和一个人聊的样子。”王女士曾经想要破解儿子的群组织,她先着手找QQ群,根据孩子的学校和班级搜索关键词,只搜到了家校群,根本没有孩子群的踪影,“我后来才知道,孩子们的微信群名字,用的都是火星文啊,用常规办法怎么能搜到?”至于微信群,更是无从下手,因为没有好友拉你入群,根本就是大海茫茫,连个找的地方都没有。

  “后来孩子告诉我班里同学有个微信群,也就是聊点儿同学们自己的事情,但他坚持不让我看。”王女士说,打入孩子们的组织不容易。

  记者用QQ群查找功能,根据学校、学生、班级等关键词查询,查出的基本都是家校群,群主和管理员的材料都显示是成人,发现几个命名传统的学生群,也是对大人高挂免进牌。如胶州一所高中的理科学生群,就明文规定:“此群为理科班学生群,只为了让理科生们有一个交流的平台,非本届学生和全级部老师请自觉退出,进群请自觉更改备注。本群定期清理人员,如没有备注一律视为非本届学生和老师。

  孩子今年刚上大一的宁女士,有着丰富的高考家长群经验。但坚持真相一定来自学生群的她,从去年开始,就朝着一所孩子目标大学的学生群下手。

  搜索到群后,她开始很实在地以家长身份加群,被学生们无情拒绝。然后伪装成自己儿子身份加群,却因为群空间资料太明显的成人化,再次被拒。

  总结斗争经验,宁女士重新申请了个QQ号码,并且不时搬运点儿儿子空间的内容过去,经营了一阵儿,又以仰慕这所高校的小师弟的身份申请加群,终于如愿。进群后,她一直战战兢兢,尽量潜水,但是她的新人身份又备受关注,经常被点名要说话,终于有一次,因为看不懂孩子们的火星文,回答露馅,被孩子们质疑身份,踢出群来。“潜伏的那段日子虽短,但也能一窥孩子们真实的大学生活。”宁女士觉得自己的功夫没有白下。

  为了一探孩子世界的究竟,有的老师也在学生群中安排了线人。“我找了个比较放心的同学,让她经常盯着点儿群里。”正带小学六年级毕业班的王老师,坦诚自己动了点儿心思,用了点儿小手段。

  王老师说,自己不想让那个孩子当叛徒,也不是希望她打小报告,只是想了解孩子们的真实状态,不想让他们失控。“那个孩子一般的事儿也不跟我说,她觉得严重的事儿,就跟我提一下。”听完汇报的王老师,一般也不会轻举妄动,而是注意观察一下当事人,过两天,抽个合适的机会,装作无心的提一提,“我也得保护我的线人。”

  不过,这样的学生线人到了初中后就不好找了。记者问了几位初中班主任,老师们的普遍反应是,上了初中的孩子,对同学感情更加看重,一般不会替老师再干这样的事情,即使答应了,也只是应付而已。

  “其实全班孩子都在的群,我并不太担心。”在学生群里有眼线的王老师说,自己通过那个学生对班里学生群多少有些了解,男孩子聊游戏比较多,有时在群里也会有些无聊的行为,但是群里毕竟各种学生都有,还是会相互制衡的,不会偏差太大。自己担心的是某一小部分孩子私下建小群,彼此密谋点儿坏事情,谁都不知道,那样真挺危险。

  “我们没有必要把孩子的世界想得过于复杂。”谈到学生群,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一位老师表示,到了小学高年级尤其是初中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世界,不希望凡事掌控在父母手中,他们生活中也有了自己的烦恼,需要向同龄人倾诉,学生群给了他们一个自己的天地。

  但曾经不小心看过孩子同学群里“恶心”内容的邹女士,则对学生们的群充满担心,她说现在网络犯罪那么多,简直就是细菌滋生的温床。其实是该有网络监管的,群主最好实名制,必须是成年人。孩子们自己随意建的群,有太多未知。

  记者采访中,对于孩子们的群世界,有些老师、家长在试图解密,方法虽然各种各样,但他们都已经关注到了孩子的这一领域。但也有不少的老师尤其是家长,对于这一片领域茫然不知,有的家长甚至不知道孩子有微信群的事儿。

  “作为老师、家长,我们可以给孩子们一个自己的空间,但是孩子是风筝,老师和家长就是那条线,老师和家长得和孩子多沟通,了解他们的世界,让他们飞,但不能飞没了。”采访中,一位初中班主任认为,老师和家长可以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地,但这片天地不能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