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宝GG资讯

江苏青年旅居昆明为云南倾情代言 饱受嘲讽与白眼始终如一坚守初心

  近日,旅居云南省昆明市的江苏青年通过社交网络平台表示,自己拍摄以云南为题材的短视频,受到部分网友的嘲讽与白眼,各种谩骂之词向江苏青年奔涌而来。即便如此,江苏青年不改初心,始终如一,为云南奉献“江苏力量”。

  江苏青年发布消息称“我是江苏人,现在居住在云南昆明。有人在我的直播间或评论区让我滚出云南,说我是云南的走狗,只会舔云南。我想说,我已经在云南生活了近五年,并宣传云南四年。我不明白那些在网上挂着云南IP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了解云南人,他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我在云南遇到困难时,他们的帮助让我至今难忘。虽然我能为云南做的事情不多,但我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让更多人了解云南,认识云南。感谢一直支持我的云南朋友们,我会继续努力,不让你们失望”。

  从江苏青年发布的消息可知,由于在网络平台发布和云南有关的短视频宣传云南,被部分网友留言谩骂,且言语恶劣,有伤人格。虽然只是极少数人,但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江苏青年发布以上消息后,得到众多本省人士和喜欢云南的外省人士支持,对无端谩骂的人士表示强烈谴责。也有人士指出,IP属地显示为云南,不一定是云南本地人,也有外省在云南务工的人群,因此不能断定是云南人对他进行辱骂,建议注意甄别观察,以免错误判断,导致“误伤”。

  经观察,这名江苏青年拍摄短视频冠名“江苏人在云南”、“江苏人在云南昆明”、“江苏人在云南红河”等高强度云南IP字样。从字里行间和言语表述可以看出,这名江苏青年对于云南极为赞赏,无论是风土人情还是自然风景,都充满了溢美之词和高度肯定。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自己落魄潦倒的时候来到云南弥勒,受到亲戚朋友冷眼相待,是云南本地人让他感受到了“云南温暖”。

  从江苏青年的公开表述话语中,让笔者想到了为云南丽江华坪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日夜操劳的张老师。两者具有相似之处,都不是土生土长的云南本地人,都感受到了来自云南当地人的温暖,所以下定决心付诸行动感恩云南,报答云南,为云南奉献力所能及的力量。无论如何,这胸襟!这气魄!这格局!凡夫俗子,贩夫走卒,不能望其项背,只能望尘莫及!这是格局宽广,胸襟博大,眼界敞亮的表现,值得赞美!值得肯定!

  通过观察,江苏青年满满正能量的言语和表现和一个“专门在网络抹黑云南的外省人士”形成鲜明对比。该名抹黑云南的外省人士行为很“搞笑”,也很卑劣,对于云南的“负面”消息,不仅隔岸观火,而且添油加醋,可谓是落井下石,鼠辈行径。对于云南的“正面”消息,又是冷嘲热讽,又是言语挖苦,又是出言不逊,无所不用其及,尽显丑陋嘴脸。

  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那名“在网络上专门抹黑云南的外省人士”都能满口胡言乱语,一派胡言,如此胡搅蛮缠、不明事理之徒,自然受到众多心怀正义的人士抵制,倍感反感,深恶痛绝。“言之高下在于理,道无古今惟其时”,云南流传众多俗语“饭可以随便吃,话不能随便说”,“宁做闷声虫,莫当长舌妇”,“不说话不会被当作哑巴”。

  江苏青年充满善意的行为和言语,受到广大云南人民群众好评,同时也得到广大外省人士点赞。无论是本省人还是外省人,都是中华民族,都是华夏子孙,“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同时,不能以地域区分好人和坏人,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世间百态,千奇百怪,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每个地方都有好人和坏人”,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自然规律。

  正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从中国古典名著《易经》就能看出,八卦分阴阳,有阴就有阳。以此推出有明就有暗,有好就有坏,有男就有女,有高就有矮,有胖就有瘦,有穷就有富,有善就有恶,就连自然界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如此事例,不胜枚举,告诉我们一个哲学道理和物理道理,世间万物都是相互存在的,相互依存而又相对论。

  江苏青年的善意之举,不仅得到众多人士支持,还得到了多家云南权威主流媒体支持。他的视频曾登上云南主流媒体官方账号视频平台,受到广大群众好评。这名江苏青年其实与云南十分有缘,因为在明朝时期,江苏南京人民响应朝廷“镇守南疆”策略,实行大迁徙,迁到云南各地世代定居。

  众多江苏人世世代代在云南生息繁衍,变成了如今地地道道的云南人。云南双一流高校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汉族移民入滇史话—南京柳树湾高石坎》,书中提到如今的云南汉族大部分是从江苏南京迁徙过来的,媒体有报道云南人到江苏认祖归宗,寻根问底的消息,绝非子虚乌有,妄自定论。

  书中提到的观点,得到云南本地人证实,所言非虚,一切有根有据。但是岁月更迭,时光变幻,历史变迁,如今的江苏南京人不一定是明朝时期南京人的后裔,因此寻根问底显得苍白无力。无论如何,云南汉族人从江苏迁徙的历史,从云南大学出版社书中和云南广大老百姓口中得到有力证明,受到充分肯定。

  笔者“七彩云南简南俊”姓吴,祖籍江苏南京应天府。这在先辈的墓碑上雕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说不了谎,造不了假,是事实,也是历史。从云南曲靖辖区一座古老的墓碑上碑文得知“自清朝乾隆年间,已繁衍生息十余代”,具体是十几代?记忆有些模糊,没有记清楚。

  已知的各代字辈为“静启开文,安邦远武,厚义登仁”,从长辈口中得知,读音是这样,字形是笔者“脑补”,没有细细询问。具体字辈的正确字形,只能确定“文安邦远武”,“老祖”辈是“文”字辈,父亲说“老祖”名字与南宋词人吴文英同名同字形,爷爷辈是“安”字辈,父亲辈是“邦”字辈,我辈是“远”字辈,下一辈是“武”字辈,曾听父亲说族谱因很多年前失火而被毁,初步估计至少是三十年前的事,或许更久远。

  云南很多地区的人士表示,祖辈是从江苏南京迁徙而来,世代口口相传,墓碑碑文能够佐证,同时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相关书籍也能够证明。列举这一例子,是为了说明云南汉族的祖先很多来自明朝时期的江苏南京,血脉相承,数百年前是一家。值此中华传统节日中元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也算认祖归宗,追本溯源,寻根问底,不忘祖先,别无他意。切勿胡思乱想,切勿言语攻击。

  同时,也想以此方式告诉这位江苏青年,来到云南,就像来到自己的故乡,云南与江苏颇有历史因缘,不是牵强附会,不是毫无关联,即便来到云南,没有家的归属感,也要知道“云南汉族第二故乡是南京,江苏南京先辈后人在云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